新闻资讯

将想法与焦点和您一起共享

315晚会曝光的“精准获客”究竟是怎么实现的?

发表时间:2025-03-18 19:30:35 点击数: 标签: 违法违规

当你在短视频平台浏览一条美食评论,或在公众号阅读一篇文章时,你的手机号和消费习惯可能已被悄然窃取。2025年315晚会揭开了“精准获客”黑幕,多家科技公司被点名利用技术手段非法获取用户隐私,形成一条涉及数据窃取、加工、交易的黑色产业链。这背后,是技术滥用与监管漏洞交织的深层危机。


index.jpg

 

一、技术“利剑”如何沦为窃取工具?


“精准获客”的核心在于两大技术手段:网络爬虫与三网通信数据。


云企智能的“云客引流”软件通过设定关键词标签,自动扫描短视频平台评论区,一旦发现匹配内容,便强行抓取用户电话、微信等信息。绿信科技的“点点蚁”软件更可在1分钟内获取6条用户信息,包括联系方式与社交账号。这些公司承认,其技术本质是将爬虫嵌入主流平台,绕过用户授权直接窃取数据。

 

更令人震惊的是,启科科技等企业宣称掌握“三网大数据”,通过运营商后台实时获取用户通话记录、上网行为等信息。其“精准通客户管理平台”显示,用户被打上3800项标签,涵盖年龄、职业、兴趣爱好甚至人生阶段(如婚恋、备孕),每日处理数据量高达100亿条。这意味着,每个人的生活细节都被拆解为可交易的数字商品。


二、黑色产业链:从数据到金钱的“变形记”

 

这条产业链分为四大环节:

 

数据窃取:通过爬虫或非法接入运营商系统,获取用户行为数据;

数据加工:清洗、分类数据并添加标签,构建“精准人群画像”;

数据交易:将打包后的信息以每条6元至百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企业;

商业变现:企业利用数据进行精准营销,甚至监控竞争对手直播数据以“截流”客户。

 

企腾网络的“火眼云”软件尤为典型,其客户包括土巴兔、拜博口腔等知名企业。该软件不仅能窃取公众号关注用户的信息,还能通过用户阅读、转发文章的行为获取手机号。智优擎网络科技更宣称,可在地图上圈定区域,瞬间获取130万条“精准数据”,并将个人信息伪装成企业公开信息以规避法律风险。

 

三、监管与法律:隐私保护的防线在哪里?

 

尽管我国已出台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,但黑色产业链仍屡禁不止。涉事企业利用技术隐蔽性与法律空白,通过虚拟运营商“小号”、境外邮箱传输数据等方式逃避监管。例如,优音通信等公司使用虚拟号码拨打营销电话,即使被投诉也能通过“内部关系”申诉解封。

 

事件曝光后,上海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调查,部分企业已致歉并整改。但法律专家指出,现有处罚力度(如最高百万罚款)难以形成威慑,需加强跨部门协同执法,同时推动技术伦理建设,从源头规范数据使用。

 

四、消费者如何自处?隐私保卫战的未来

 

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隐私泄露可能导致骚扰电话、精准诈骗甚至身份盗用。专家建议,用户应谨慎授权第三方应用权限,避免点击不明链接,并定期查询个人信息泄露风险。而从行业角度看,技术发展需与隐私保护并重,企业应建立数据合规审查机制,避免成为黑色产业链的“帮凶”。

 

315晚会曝光的不仅是几家公司的违法行为,更是整个数据时代隐私保护的深层困境。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“待售的商品”,唯有强化监管、提升技术伦理、增强公众意识,才能真正筑牢隐私安全的防线。毕竟,数据的价值不应建立在对个人权利的侵犯之上。如果想要推广还是要走正规流程,比如投放互联网广告获取客户,这既是对法律的敬畏,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基本尊重。

多一份方案,多一次选择

联系水滴网络,免费获得专属《推广方案》及报价

*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!
15713040548 / 15133815634
VX : zhuimeng-2018
立即联系我们,无限可能从第一次交流开始